泉州“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建设侧记

作者:贝博官方app下载地址    来源:贝博bb平台艾弗森版    发布时间: 2024-08-02 18:03:32    浏览量:21 次

  东南网4月12日讯(本网记者 施远圻 通讯员 肖宇钧)“春光明媚是实好天时,桃红柳绿茵草如丝……”近日,泉州“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推出“非遗南音”专题栏目,该栏目由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选取了20篇南音基础经典曲目,并组织专业的优秀南音演唱演奏者进行《泉州南音基础教程》乐曲配套音视频制作。

  据了解,“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是由泉州市委宣传部指导,鲤城区委宣传部、鲤城区社科联主办,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师院)提供专业学术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旨在为学校师生、居民群众、海内外侨胞和泉籍异地商会子女等提供一个专业、权威、便捷的闽南语学习渠道,使之能够随时随地感受闽南文化精髓魅力,并帮助其学习乃至自主学习闽南语乡音。

  鲤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泉州南音进校园传承至今30多年,受过南音熏陶的中小学生超过20万人,但此前只有纸质教材,没有规范的音视频示范演唱演奏教材,加上南音师资力量短缺,学生直观感受与了解正统的南音演唱、演奏的机会不易,现在通过‘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的‘非遗南音’栏目,对于南音进校园和学生自主式、规范化学习南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多维保障,恢复方言使用生态。“泉腔鲤音”平台线上依托微信小程序,分设多元课程、互动体验、语音词典等三大模块,集“情感、德育、传承、展示、共享”等五大功能性于一体。

  纸短情长,抒怀畅意传乡思。“信”闽南语中念作“批”。“侨批”,又称作“番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浅姊:自握别以来,转瞬已逾数载,时深思念,遥想阿姊身体定然康健……”一封封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饱含着侨胞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平台小程序开辟“侨批乡音”栏目,精选部分正能量侨批,邀请专家献声读批,用亲切的乡音,熟悉的侨批,唤醒乡愁记忆,拉近海外华侨胞的情感距离。

  乡音俗谚,凝聚德义扬家风。“后生伓打拼,食老无名声。”“站是东西塔,躺是洛阳桥。”闽南俗语、闽南童谣等闽南文化蕴含深厚的优秀价值观,在幼儿园、小学的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至今,鲤城区各校共向平台报送了400余首闽南童谣、闽南俗语、泉州讲古等音视频作品,主要围绕家风家教、与人为善、勉励劝学等德育内容拍摄录制,平台通过精心筛选、好中选优,取其中100余首作品作为样本,为各校德育实践提供借鉴。

  字源探究,赓续文脉溯古韵。闽南方言存在着大量的文白异读的现象,因此很多本土的闽南人会说却不会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有人用普通话谐音字来记录闽南话或教人学闽南话。如:“甲婚野狼婚桃麦卵练”“皇帝驾崩(吃饭)”等(类似于注土音学英语)。面对社会面闽南语本字混乱的现象,平台策划“泉腔本字”栏目,组织文史、闽南语专家开展本字考证,依据文献资料,逐步梳理出较为准确的闽南语本字。以“烤地瓜”为例,闽南语说“炰番薯”,炰在古代汉语中与‘炮’相通,即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说文解字》中就有描述到“炮(炰)毛炙肉也。”如何让学习闽南语的人不仅会讲还要会写,这便是“泉腔鲤音”平台建设“泉腔本字”栏目的意义所在。

  声色并茂,乡土乡音忆乡愁。二月二龙抬头“理发”、清明时节吃“润饼菜”“清明粿”、端午节“扒龙舟”……平台还拍摄录制《乡土·乡音·乡愁——世遗泉州的口述历史》抢救性系列短视频,在乡土用乡音记录乡愁。以时间为轴,梳理世遗古城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专访闽南文化的亲历者或传承者,用闽南乡音讲述泉州故事,数字化记录泉州宝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视频目前已发布17期,在“鲤城微事”视频号收获点赞、转发十多万次,并在学习强国福建平台全系列报道。

  资源共享,阶梯课程学乡音。“泉腔鲤音”平台为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所有平台内容免费向公众开放,以供群众尤其是小孩子自主学习闽南语提供便利。平台依据内容难易程度将各版块划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难度梯度,有效提升用户学习效果。

  “众人同心,乌塗变金。”这句闽南俗语最能表达平台的建设重点是多个部门联动发力。平台成立至今做出的成果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以及区直部门、学校、社区的大力支持。

  努力地传承弘扬闽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所有泉州人的集体共识。“唤醒乡音记忆。深挖两岸闽南语根源,以共同乡音为切入点,建设‘泉腔鲤音’闽南语自学平台……”2024年2月,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林霜向全省介绍了“泉腔鲤音”平台;“2022年第一批市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活着的古城’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鲤金闽南语活化传承交流会”“赣州市社科联来鲤调研‘泉腔鲤音’平台”等,从资金、建设、宣传等一个个搭建的重要环节,上级领导、部门都对平台给予了非常大帮助和支持。

  在上级支持之外,平台还联合各有关部门围绕自身中心工作,以闽南文化为载体,开展如鲤城区首届少儿闽南语歌曲(歌谣)创作大赛、鲤城区儿童闽南语故事大赛、“鲤医康养”系列短视频等一系列配套活动,创作或征集优秀闽南文化音视频作品,逐步扩大平台高质量闽南语作品供给。比如,启动闽南四句征集活动,活动过程征集到近400首闽南四句、童谣(歌诀)作品,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共有92首作品入围,在鲤城微事视频号中,闽南四句征集活动入围作品视频选播总浏览量达近20万次。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孩子住进钢筋水泥的套房里,失去了上一辈人小时候那种聚族而居、闽南文化氛围浓厚的成长环境,大多数已经不会用闽南语交流,闽南语传承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田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超说。

  2022年底,鲤城区有关部门联合开办“泉音有鲤”小小闽南语传承人培养班,通过开展学习闽南语日常用语、节庆文化、家风俗语等课程,潜移默化地利用闽南深厚文化渊源培养文明有礼、文化自信、爱国爱乡的三有少年。半年内吸引了300余名鲤城福娃学员进行线上打卡,收到打卡学员的作业量3200多份。

  “谢谢安老师鼓励,感谢有这么好的平台,让孩子每天学一点,积少成多,慢慢的就能讲一口纯正的泉州话了。”“感谢老师们这四节课的付出与教学,孩子上得很开心,依依不舍,期待着下一次的开课!”一句句家长暖心的话语不仅坚定各部门多渠道开展闽南语培养班的决定,也说明了新一代泉州人对学习闽南语的需求。

  除“固定动作”之余,鲤城辖区各学校还自发性地长期开展闽南语及以闽南语为基础的闽南文化课程,为此,平台开设课程板块,汇总归纳鲤城辖区众多学校开发的闽南语课程,如泉州市培元中学的《泉州方言文化》、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的《暖阳鲤韵》等。

  平台还设立线下“福娃乡音·闽南方言角”,选址鲤城区的社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辐射辖区内各个街道。如新峰、田中等社区常态化在“党建+”邻里中心开展闽南语公益“大师课”、方言角沙龙、闽南语讲座等系列活动。

  一个学术平台的建设要专业力量的助力和支撑,“泉腔鲤音”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一群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和民间学术社团的支持。

  为了给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便利服务,平台的线上小程序中设有闽南语语音词典,由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师院)提供专业支持,囊括拥有1万个常用词组、3500个常用字的泉州腔府城音文白读发音和书写,对于遇到的闽南语发音和文字问题,用户都能够自主查询词典答疑解惑。

  词典的开发,得益于诸多专家教授们的无私奉献。“经费不够没关系,只是我研究了一辈子的闽南语,我不希望我研究的东西不了了之。”在经费还没到位的时候,老师们没有在意费用问题,反而主动地为平台录制了“侨批乡音”“古韵泉诗”“《世说新语》选译新注”等闽南语栏目。

  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为此,平台特地成立闽南语地方校本读本编写工作专班,在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师院)指导下,由一线教师和闽南语领域专家组织编写中小学、幼儿园校本读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打造适应学生学习闽南语的课程体系。

  “这次活动的启蒙真的太棒了,孩子兴致勃勃……以前跟他说要讲闽南语,他很抗拒,甚至以老师说要讲普通话为由,坚决不说闽南话。”“这个活动真的很有意义,谢谢老师!”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区闽南方言角的“情景式”闽南语教学试点班交流群里,家长们积极讨论这次“情景式”闽南语教学对孩子的影响。

  该模式是鲤城区闽南语研究会为加强闽南方言角师资力量做出的有力探索,借助配套的教学用具,能够大大降低闽南语教学对场地、教师的要求,帮助各线下方言角建立常态化、自运行机制,自主开展日常的闽南语相关活动。

  方言,是民间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土壤,也是一个地区文明、文化的直观体现,然而如今方言流失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方言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未来,鲤城区将在“县域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持续探索,着力打造融合学术性、多样性、趣味性,可借鉴、可推广的“县域方言”保护传承模式,把我们的“乡音”真正地留下来。


贝博官方app下载链接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贝博bb平台艾弗森版小程序

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版权所有©贝博官方app下载地址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化工路110号院内 咨询电话:13953519745
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图片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流量统计-百度统计技术支持: 贝博官方app下载链接
网站地图